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五爪金龍(中藥材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容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。

【別 名】五爪龍、掌葉牽牛、番仔藤、槭葉牽牛。 【識別特征】纏繞藤本,莖細長,有細棱,常有小疣狀突起。葉 掌狀5 深裂或全裂,裂片卵狀披針形或卵形,基部一對裂片通常再2裂?;?聚 傘花序1~3朵腋生,萼片稍不等長,花冠紫色或淡紅色,偶有白色,漏斗中。果 蒴果近球形。 【生長環(huán)境】生于荒地、草地或路旁等灌木叢中。 【藥 用】根、葉。甘,寒。清熱解毒,利水。

  • 中藥名稱五爪金龍

  • 中藥學名(拉丁名)IPOMOEAE CAIRICAE HERBA

  • 別 名

  • 所屬功效類 化痰止咳平喘藥

  • 旋花科

  • 分布區(qū)域、

來源

本品為旋花科植物五爪金龍Ipomoea cairica (L.) Sweet的干燥地上部分。(《廣西瑤藥質量標準第二卷》)

入藥部位

全草

采收加工

全年可采收,除去雜質,干燥。(《廣西瑤藥質量標準第二卷》)

藥材性狀

本品常扭曲纏結成團。莖黃綠色至灰黃色,細長扭曲,偶見簇狀須根,表面有縱皺紋,老莖具疣狀突起,易折斷,斷面黃色,密布針眼狀小孔,葉皺縮易破碎,黃綠色至黃褐色,完整者展平后呈掌狀5深裂或全裂,裂片卵狀披針形、卵形或橢圓形,中裂片較大,兩側裂片稍小,頂端漸尖或稍鈍,具小短尖頭,基部楔形漸狹,全緣或不規(guī)則微波狀。氣微香,味淡。(《廣西瑤藥質量標準第二卷》)

性味歸經

甘,寒。歸肝、肺、腎、膀胱經。(《廣西瑤藥質量標準第二卷》)

藥材功效

清熱解毒,利水通淋。(《廣西瑤藥質量標準第二卷》)

藥材主治

用于肺熱咳嗽,小便不利,淋病,水腫,癰腫疔毒。(《廣西瑤藥質量標準第二卷》)

用法用量

5~10g。外用適量,搗敷。(《廣西瑤藥質量標準第二卷》)

貯藏保存

置干燥處。(《廣西瑤藥質量標準第二卷》)

中藥炮制

除去雜質,洗凈,切段,干燥。(《廣西瑤藥質量標準第二卷》)

相關論述

1.《云南中草藥》:接骨生肌,祛風除濕,活血通絡。治骨折,跌打損傷,風濕腫痛,閉經。

2.《云南中草藥選》:涼血活血,壯筋骨,消腫止痛。治風濕性關節(jié)炎,跌打損傷,無名腫毒,火燙傷,皮膚糜爛。

原標題:五爪金龍
詞條標簽:

  • 來源來源
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• 性味歸經性味歸經
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•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
  •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
  •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