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毛將軍(中藥材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(nèi)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(zhuǎn)載。

土丁桂為旋花科植物土丁桂Evolvulus alsinoides (L.) L.的全草。7-10月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產(chǎn)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貴州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  • 中藥名稱毛將軍

  • 中藥學(xué)名(拉丁名)EVOLVULI ALSINOIDIS HERBA

  • 別 名

  • 所屬功效類 收澀藥

  • 旋花科

  • 分布區(qū)域、產(chǎn)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

來源

本品為旋花科植物土丁桂Evolvulus alsinoides (L.) L.的干燥全草。(《福建省中藥材標(biāo)準(zhǔn)2006年版》)

分布產(chǎn)地

產(chǎn)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貴州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入藥部位

全草

采收加工

夏、秋兩季采收,除去泥土,晾干。(《福建省中藥材標(biāo)準(zhǔn)2006年版》)

藥材性狀

本品全株被白色長毛,根呈圓柱形而彎曲,莖纖細(xì),長15~40cm,葉互生,多卷縮,易破碎,完整葉展平后呈橢圓形或長圓形,灰綠色或棕褐色,幾無柄?;ㄒ干?,淡棕色,總花梗細(xì)長。蒴果,淡黃色,花萼宿存。氣微,味微澀。(《福建省中藥材標(biāo)準(zhǔn)2006年版》)

性味歸經(jīng)

微苦、甘,微溫。歸肝、脾、腎經(jīng)。(《福建省中藥材標(biāo)準(zhǔn)2006年版》)

藥材功效

健脾止瀉,益腎固精。(《福建省中藥材標(biāo)準(zhǔn)2006年版》)

藥材主治

用于久痢,勞倦乏力,頭暈,咳嗽,遺尿,滑精,白帶,小兒疳積。(《福建省中藥材標(biāo)準(zhǔn)2006年版》)

用法用量

內(nèi)服:煎湯,3-10g(鮮品30-60g);或搗汁飲。外用:搗敷;或煎水洗。(《福建省中藥材標(biāo)準(zhǔn)2006年版》)

貯藏保存

置干燥處。(《福建省中藥材標(biāo)準(zhǔn)2006年版》)

中藥配伍

①治黃疸、咳血:鮮土丁桂一兩。和紅糖煎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②治痢疾:土丁桂一至二兩,紅糖半兩。水煎服,日服二次。
③治夢遺滑精:土丁桂二兩,銀杏四兩,黃酒二兩。加水適量燉服。
④治淋濁白帶:土丁桂一至二兩,冰糖半兩。水煎服。
⑤治遺尿癥:土丁桂二兩,豬膀胱一個(gè)。水煎服。(②方以下出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⑥治小兒疳積:鮮土丁桂五錢至一兩,或加雞肝一個(gè),水燉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⑦治疔腫:鮮土丁桂搗爛敷患處。
⑧治疥瘡:鮮土丁桂每次四兩,枯礬少許,煎湯洗患處。
⑨治蛇咬傷:鮮土丁桂,搗爛絞汁,和酒內(nèi)服,渣敷患處。(⑦方以下出《泉州本草》)

中藥炮制

揀去雜質(zhì),搶水洗凈,瀝干,切段,曬干。(《福建省中藥材標(biāo)準(zhǔn)2006年版》)

道地性

非道地

相關(guān)論述

1.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清熱瀉火,澀精益陰。
2.《南寧市藥物志》:外用止血消腫,清肝熱,退翳。
3.《廣東中藥》:清濕熱。治赤白痢疾,濕熱肚痛。

原標(biāo)題:毛將軍
詞條標(biāo)簽:土丁桂

  • 來源來源
  • 分布產(chǎn)地分布產(chǎn)地
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• 性味歸經(jīng)性味歸經(jīng)
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•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
  •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
  •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
  • 道地性道地性
  • 相關(guān)論述相關(guān)論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