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ins id="ehsmx"><noframes id="ehsmx"></noframes></ins>
    <ins id="ehsmx"><noframes id="ehsmx"></noframes></ins>
    <kbd id="ehsmx"><th id="ehsmx"><input id="ehsmx"></input></th></kbd>
    • 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      海浮石(中藥材)
      收藏
      0
      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(nèi)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載。

      海浮石為胞孔科動物脊突苔蟲Costazia aculeata Canu et Bassler的干燥骨骼,習稱“石花”、或火山噴出的巖漿凝固形成的多孔狀石塊浮石Pumex,主含二氧化硅(SiO2),皆稱“浮石”。全年可采,以夏季為多。自海中撈出,曬干。脊突苔蟲的骨骼6-10月間自海中撈出,用水洗去鹽質及泥砂,曬干。產(chǎn)于廣東、福建、山東、遼寧等地。

      • 中藥名稱海浮石

      • 中藥學名(拉丁名)OS COSTAZIAE

      • 別 名海石、浮海石、浮石

      • 所屬功效類 化痰止咳平喘藥

      • 動物藥

      • 分布區(qū)域產(chǎn)于廣東、福建、山東、遼寧等地。

      來源

      本品為胞孔科動物脊突苔蟲Costazia aculeata Canu et Bassler的干燥骨骼,習稱“石花”、或火山噴出的巖漿凝固形成的多孔狀石塊浮石Pumex,主含二氧化硅(SiO2),皆稱“浮石”。(《黑龍江省中藥材標準2001年

      分布產(chǎn)地

      產(chǎn)于廣東、福建、山東、遼寧等地。

      入藥部位

      動物

      采收加工

      全年可采,以夏季為多。自海中撈出,曬干。脊突苔蟲的骨骼6-10月間自海中撈出,用水洗去鹽質及泥砂,曬干。(《黑龍江省中藥材標準》2001年)

      藥材性狀

      石花:呈珊瑚樣的不規(guī)則塊狀,大小不等?;野咨蚧尹S色,表面多突起呈叉狀分枝,中部交織如網(wǎng)狀。體輕,入水不沉。質硬而脆,表面與斷面均有多數(shù)細小孔道。氣微腥,味微咸。
      浮石:本品呈海綿樣的不規(guī)則塊狀,大小不等。表面灰白色或灰黃色,具多數(shù)細孔。體輕,質硬而脆,斷面疏松,常有玻璃或絹絲樣光澤。氣微,味微咸。(《黑龍江省中藥材標準》2001年)

      性味歸經(jīng)

      咸,寒。歸肺、腎經(jīng)。(《黑龍江省中藥材標準》2001年)

      藥材功效

      清肺化痰,軟堅散結。(《黑龍江省中藥材標準》2001年)

      藥材主治

      用于肺熱咳嗽痰稠,癭瘤結核,小便淋瀝,瘡腫,目翳。(《黑龍江省中藥材標準》2001年)

      用法用量

      9-15g。(《黑龍江省中藥材標準》2001年)

      貯藏保存

      置干燥處。(《黑龍江省中藥材標準》2001年)

      中藥炮制

      除去雜質,洗凈,曬干,打碎。(《黑龍江省中藥材標準》2001年)

      道地性

      非道地

      原標題:海浮石
      詞條標簽:脊突苔蟲海浮石

      • 來源來源
      • 分布產(chǎn)地分布產(chǎn)地
    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  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  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    • 性味歸經(jīng)性味歸經(jīng)
    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  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  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    •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
      •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
      • 道地性道地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