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藜子(中藥材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(nèi)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(zhuǎn)載。

【別 名】灰菜、小葉藜、野莧菜?!咀R別特征】一年生草本。莖具條棱及綠色條紋。葉 卵狀矩圓形,常三 淺裂,先端鈍或急尖并具短尖頭,具深波狀鋸齒。花 兩性,數(shù)個團集, 排列于上部枝上形成較開展的頂生圓錐狀花序;花被近球形,5深裂。果 胞果包在花被內(nèi),果皮與種子貼生;種子雙凸鏡狀,黑色,有光澤。 【生長環(huán)境】生于荒地或田間。 【藥 用】全草、種子。全草:苦、甘,平。疏風清熱,解毒怯濕,殺 蟲。種子:甘,平。殺蟲。

  • 中藥名稱藜子

  • 中藥學名(拉丁名)FRUCTUS CHENOPODII

  • 別 名

  • 所屬功效類 殺蟲止癢藥

  • 藜科

  • 分布區(qū)域、

來源

本品為藜科植物小藜Chenopodium serotinum L.或藜Chenopodium album L.的干燥成熟果實。(《江蘇省中藥材標準1989年版》)

入藥部位

果實及種子

采收加工

夏、秋兩季采收,除去葉枝及雜質(zhì),曬干。(《江蘇省中藥材標準1989年版》)

藥材性狀

小藜 本品呈扁平狀五角星,直徑約0.1mm。外被宿存花被,先端5裂下部約1/2聯(lián)合;表面灰綠色或淺黃綠色;背面中心有微突起的點狀果柄及放射狀脈紋5條,無翅。胞果完全包于花被內(nèi)或頂端稍露;剝離花被,可見膜質(zhì)果皮,半透明。種子較小,扁圓形,直徑0.8mm,黑色,邊緣有棱。氣微,味微苦。

花被分裂成5片,僅基部稍聯(lián)合;每片花被與胞果間,可見一片膜質(zhì)長條形片狀物。種子橫生略大,直徑1.2~1.5mm,略呈卵圓形。(《江蘇省中藥材標準1989年版》)

性味歸經(jīng)

甘、苦,涼。(《江蘇省中藥材標準1989年版》)

藥材功效

清熱利濕,殺蟲止癢。(《江蘇省中藥材標準1989年版》)

藥材主治

用于皮膚瘙癢,蕁麻疹,濕疹及變態(tài)反應(yīng)性皮膚病和神經(jīng)功能障礙性皮膚病引起的瘙癢癥,小便不利。(《江蘇省中藥材標準1989年版》)

用法用量

9~15g;外用適量、煎水洗患處。(《江蘇省中藥材標準1989年版》)

貯藏保存

置通風干燥處,防蛀。(《江蘇省中藥材標準1989年版》)

中藥炮制

除去雜質(zhì)及泥沙。(《江蘇省中藥材標準2018年版》)

道地性

非道地

原標題:藜子
詞條標簽:小藜、藜子

  • 來源來源
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• 性味歸經(jīng)性味歸經(jīng)
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•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
  •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
  • 道地性道地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