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特色療法頻道 > > 藥浴 > 正文

初發(fā)麻疹別心焦,多做足浴好透邪

來源:嶺南中藥網收集發(fā)布時間:2016/10/19
導讀:中醫(yī)稱麻疹為“痧子”“疹子”等,因其疹點如麻粒大,故稱麻疹。


中醫(yī)稱麻疹為“痧子”“疹子”等,因其疹點如麻粒大,故稱麻疹。麻疹病毒由口鼻傳入,侵犯肺脾兩經。肺主皮毛,脾主肌肉和四肢。故出現發(fā)熱、咳嗽、流涕、噴嚏等類似感冒癥狀,疹點隱于皮膚之下,患兒出現神倦納呆、大便稀薄。若疹點由內達外、由里達表、疹出全身及四肢,即為順證。反之則為逆癥,多因熱毒亢盛,正氣不能托邪外泄,或邪盛化火而內陷所致。

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(fā)生,但冬、春兩季高發(fā),因傳染性強,易流行。發(fā)病者以0.5~5歲小兒居多,若初期護理調適得當,出疹順利,則預后良好。如果護理調適不當,導致正不勝邪,容易出現逆證,可能危及生命。麻疹初發(fā)時,病毒首先侵犯肺經,致肺失清宣,可見發(fā)熱、惡寒、鼻塞、流涕、噴嚏、咳嗽、眼瞼紅赤、眼中含淚、神倦、嗜睡、小便短黃、大便稀溏,舌苔薄白或微黃、脈浮數。從發(fā)熱至疹點出現需3天時間。此時的治療應以清宣肺氣、解表透疹為主,只有肺氣宣暢,麻疹邪毒才能順利清透,孩子才能安然度過整個麻疹期。

若此時出現逆證,則可見疹出不透,或疹點早回,或疹點密集色紫、高熱不退、咳嗽氣促、鼻翼扇動,口渴煩燥,舌質紅而干、苔黃等癥狀。應及時發(fā)現及時治療,以免延誤病情。

健康足浴專家談:

初發(fā)麻疹時,家長不要驚慌,及時帶孩子就醫(yī)。中醫(yī)會為孩子開出清熱解毒、辛散發(fā)表的藥方。搭配使用有同樣作用的中藥足浴方法,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下面我為大家提供幾個有助于發(fā)表透邪的足浴方。

1.清肺透疹泡腳方:取黃芪、野菊花、蟬蛻、薄荷、葛根各10克。將5味藥材加水,上火煎煮25分鐘,去渣留汁,待溫度適宜后為孩子泡腳。

2.芫荽子泡腳方:芫荽子、鮮蔥、米酒各適量。將3味藥加水煎煮20分鐘,煎好后去渣取汁,待溫度降至適宜,用以足浴,對麻疹透發(fā)不暢有效。

 
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。

 

 

 

 

詳情請關注微信號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

 

 

猜你喜歡 足浴
愛看 不感興趣
說兩句吧

網友評論

驗證碼 看不清,換張圖片?

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

 
健康養(yǎng)生大數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