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中藥材庫 > 正文
半楓荷(中藥材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載。

【別 名】白背楓、楓荷桂、大葉半楓荷。【識別特征】高大喬木。樹皮灰褐色,小枝被黃褐色短柔毛。葉 單葉互生,二形,幼樹或再萌發(fā)新枝上的葉盾狀,掌狀3~5裂,基部截形,葉背密被黃褐色星 狀短柔毛,成長樹上的葉卵狀長圓形,先端鈍或漸尖,基部鈍或斜心形,葉背 密被黃褐色短柔毛?;?雄花,短穗狀花序常數(shù)個排成總狀,雌花,頭狀花序單 生。果 頭狀果序,含蒴果22~28個?!旧L環(huán)境】生于山野間或栽培?!舅?用】葉、根。甘,微溫。葉:活血止血。根:祛風除濕,活血通絡。 【附注】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。

  • 中藥名稱半楓荷

  • 中藥學名(拉丁名)COTEX SEMILIQUIDAMBAIS

  • 別 名

  • 所屬功效類祛風濕藥

  • 金縷梅科

  • 分布區(qū)域、

來源

本品為金縷梅科植物半楓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H. T. Chang的干燥樹皮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入藥部位

采收加工

春末夏初采集,除去雜質,干燥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藥材性狀

本品呈不規(guī)則片塊或半卷筒狀,厚0.2~0.6cm,外表皮灰白色,粗糙,有大小不等類圓形皮孔。內表皮灰黑色或黑褐色,有縱向皺紋,平坦。質堅硬,易折斷,斷面棕紅色,略顯纖維性。氣微,味澀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性味歸經(jīng)

澀,溫。歸肝經(jīng)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藥材功效

祛風除濕,行氣止痛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藥材主治

用于風寒濕痹,風疹,皮膚瘙疹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用法用量

15~30g。外用:適量,煎水熏洗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貯藏保存

置干燥處。(《貴州省中藥材民族藥材質量標準2003年版》)

道地性

非道地

原標題:半楓荷
詞條標簽:

  • 來源來源
  •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
  •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
  •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
  • 性味歸經(jīng)性味歸經(jīng)
  •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
  •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
  •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
  •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
  • 道地性道地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