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藥用植物庫 > 正文
五爪金龍(藥用植物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(nèi)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(zhuǎn)載 。

【別 名】五爪龍、掌葉牽牛、番仔藤、槭葉牽牛。 【識別特征】纏繞藤本,莖細(xì)長,有細(xì)棱,常有小疣狀突起。葉 掌狀5 深裂或全裂,裂片卵狀披針形或卵形,基部一對裂片通常再2裂?;?聚 傘花序1~3朵腋生,萼片稍不等長,花冠紫色或淡紅色,偶有白色,漏斗中。果 蒴果近球形。 【…

植物名五爪金龍

學(xué)名Ipomoea cairica (L.) Sweet

別名假土瓜藤、黑牽牛、牽牛藤、上竹龍、五爪龍

植物界

被子植物門

雙子葉植物綱

亞綱合瓣花亞綱

管狀花目

旋花科

番薯族

番薯屬

五爪金龍

植物形態(tài)

多年生纏繞草本,全體無毛,老時根上具塊根。莖細(xì)長,有細(xì)棱,有時有小疣狀突起。葉掌狀5深裂或全裂,裂片卵狀披針形、卵形或橢圓形,中裂片較大,長4-5厘米,寬2-2.5厘米,兩側(cè)裂片稍小,頂端漸尖或稍鈍,具小短尖頭,基部楔形漸狹,全緣或不規(guī)則微波狀,基部1對裂片通常再2裂;葉柄長2-8厘米,基部具小的掌狀5裂的假托葉(腋生短枝的葉片)。聚傘花序腋生,花序梗長2-8厘米,具1-3花,或偶有3朵以上;苞片及小苞片均小,鱗片狀,早落;花梗長0.5-2厘米,有時具小疣狀突起;萼片稍不等長,外方2片較短,卵形,長5-6毫米,外面有時有小疣狀突起,內(nèi)萼片稍寬,長7-9毫米,萼片邊緣干膜質(zhì),頂端鈍圓或具不明顯的小短尖頭;花冠紫紅色、紫色或淡紅色、偶有白色,漏斗狀,長5-7厘米;雄蕊不等長,花絲基部稍擴(kuò)大下延貼生于花冠管基部以上,被毛;子房無毛,花柱纖細(xì),長于雄蕊,柱頭2球形。蒴果近球形,高約1厘米,2室,4瓣裂。種子黑色,長約5毫米,邊緣被褐色柔毛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生境分布

產(chǎn)臺灣、福建、廣東及其沿海島嶼、廣西、云南。生于海拔90-610米的平地或山地路邊灌叢,生長于向陽處。通常作觀賞植物栽培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主要價植

塊根供藥用,外敷熱毒瘡,有清熱解毒之效。廣西用葉治癰瘡,果治跌打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原標(biāo)題:五爪金龍
詞條標(biāo)簽:

  • 植物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
  •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
  • 藥用價值藥用價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