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藥典頻道 > 藥用植物庫 > 正文
蓮子草(藥用植物)
收藏
0
本詞條由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網(wǎng)整理并發(fā)布提供內(nèi)容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(zhuǎn)載 。

【別 名】蝦鉗草、白花節(jié)節(jié)草、白華仔、水牛膝。 【識別特征】草本。莖上升或匍匐,具縱溝,在節(jié)處有一行橫生柔 毛。葉 單葉對生,條狀披針形,先端漸尖,基部漸窄,全緣或具 不明顯鋸齒。花 頭狀花序1~4個腋生,球形或長圓形,無總梗, 花密生,白色,宿存。果 胞果倒心形。 …

植物名蓮子草

學(xué)名Alternanthera sessilis (L.) R. Br. ex DC.

別名水牛膝、蟛蜞菊、節(jié)節(jié)花、白花仔、蝦鉗菜、滿天星、水花生、線葉蝦鉗菜、狹葉蓮子草

植物界

被子植物門

雙子葉植物綱

亞綱原始花被亞綱

中央種子目

莧科

蓮子草屬

蓮子草

植物形態(tài)

多年生草本,高10-45厘米;圓錐根粗,直徑可達3毫米; 莖上升或匍匐,綠色或稍帶紫色,有條紋及縱溝,溝內(nèi)有柔毛,在節(jié)處有一行橫生柔毛。葉片形狀及大小有變化,條狀披針形、矩圓形、倒卵形、卵狀矩圓形,長1-8厘米,寬2-20毫米,頂端急尖、圓形或圓鈍,基部漸狹,全緣或有不顯明鋸齒,兩面無毛或疏生柔毛;葉柄長1-4毫米,無毛或有柔毛。頭狀花序1-4個,腋生,無總花梗,初為球形,后漸成圓柱形,直徑3-6毫米; 花密生,花軸密生白色柔毛;苞片及小苞片白色,頂端短漸尖,無毛;苞片卵狀披針形,長約1毫米,小苞片鉆形,長1-1.5毫米;花被片卵形,長2-3毫米,白色,頂端漸尖或急尖,無毛,具1脈;雄蕊3,花絲長約0.7毫米,基部連合成杯狀,花藥矩圓形;退化雄蕊三角狀鉆形,比雄蕊短,頂端漸尖,全緣;花柱極短,柱頭短裂。胞果倒心形,長2-2.5毫米,側(cè)扁,翅狀,深棕色,包在宿存花被片內(nèi)。種子卵球形。花期5-7月,果期7-9月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 


生境分布

產(chǎn)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貴州、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廣西。生在村莊附近的草坡、水溝、田邊或沼澤、海邊潮濕處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主要價植

全植物入藥,有散瘀消毒、清火退熱功效,治牙痛、痢疾,療腸風、下血;嫩葉作為野菜食用,又可作飼料。(《中國植物志》)

原標題:蓮子草
詞條標簽:蓮子草

  • 植物形態(tài)植物形態(tài)
  •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
  • 藥用價值藥用價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