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醫(yī)養(yǎng)生頻道 > 膳食養(yǎng)生 > 正文

大承氣湯

來源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發(fā)布時間:2020/7/1
導讀:【種類】寒下劑【來源】東漢,張仲景,《傷寒論》。【組成】酒大黃12克,芒硝6克,厚樸24克,枳實12克?!居梅ā克宸?,大黃后下,芒硝溶服?!竟τ谩烤聼峤Y?!局髦巍竣訇柮鞲瓕嵶C。大便不通,頻傳矢氣,脘腹痞滿,腹痛拒按,按之硬,甚或潮熱譫語,手足濈然汗出,舌苔黃燥…

【種類】寒下劑。


【來源】東漢,張仲景,《傷寒論》。


【組成】酒大黃12克,芒硝6克,厚樸24克,枳實12克。


【用法】水煎服,大黃后下,芒硝溶服。


【功用】峻下熱結。


【主治】①陽明腑實證。大便不通,頻傳矢氣,脘腹痞滿,腹痛拒按,按之硬,甚或潮熱譫語,手足濈然汗出,舌苔黃燥起刺或焦黑燥裂,脈沉實。②熱結旁流。下利清水,色純青,臍腹疼痛,按之堅硬有塊,口舌干燥,脈滑數。③里熱實證之熱厥、痙病或發(fā)狂。


【方解】本方為寒下劑的常用代表方劑。在《傷寒論》中主治陽明腑實證。實熱與積滯互結,濁氣填塞,腑氣不行,故大便不通,頻傳矢氣,脘腹痞滿,腹痛拒按;陽明里熱熾盛,迫津外泄,則手足濈然汗出。至于熱結旁流,自利清水,乃系里熱熾盛,燥屎內結腸中不得出,迫腸中津液從旁而下所致。此時雖利而色清穢臭,臍腹疼痛不減,按之堅硬有塊。熱厥、痙病或發(fā)狂是因邪熱積滯,熱擾神明所致,舌苔黃燥起刺,甚或焦黑燥裂及脈沉實等亦為陽明燥實內結、里熱消灼津液之象。


上述諸證,癥狀雖異,病機則同,均為實熱積滯內結腸胃,熱盛津液大傷所致。此時當急下實熱燥結,以救陰液,即所謂“釜底抽薪,急下存陰”。方中大黃瀉熱通便,蕩滌腸胃,為君藥;芒硝軟堅潤燥,助大黃瀉熱通便,伍以為臣,二者相須為用,則峻下熱結之力尤增;積滯內阻,致使腑氣不行,故以厚樸、枳實行氣散結,消痞除滿,助硝、黃推蕩積滯,攻下熱結,共為佐藥。四藥合用,共奏峻下熱結,承順胃氣之功。

本方主證,前人將之歸納為“痞、滿、燥、實”四字。“痞”,即自覺胸脘有悶塞重壓感;“滿”,是指脘腹脹滿,按之有抵抗;“燥”,是指腸中燥屎,干結不下;“實”,即腹痛拒按,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而腹痛不減,以及譫語、潮熱,脈實有力等。臨床運用,應以實熱與積滯壅結為要點,不可拘泥于四字俱全。


【臨床應用】


(1)辨證要點:本方為陽明腑實、燥屎內結而設。臨床以大便秘結,腹脹滿硬痛拒按,苔黃脈實為應用要點。


(2)加減化裁:若兼氣虛者,宜加人參以補氣,以防瀉下氣脫;兼陰津不足者,宜加玄參、生地黃等以滋陰潤燥。


(3)注意事項:本方煎服時應先煮枳、樸,后下大黃,芒硝溶服。因硝、黃煎煮時間過久,會減緩瀉下作用。《傷寒附翼》說:大黃“生者氣銳而先行,熟者氣鈍而和緩”?,F代藥理亦表明,大黃的瀉下成分蒽醌苷,無論是在復方中或單味藥,后下法的煎出量均高于先煎法。本方為瀉下峻劑,如氣虛陰虧、六脈沉微,或胃腸無熱結者,均不宜用。如空腔臟器梗阻嚴重,或有絞窄、壞疽、壞死及有穿孔先兆等亦為禁忌,不可使用。


(4)現代應用:急性單純性腸梗阻、粘連性腸梗阻、蛔蟲性腸梗阻、急性膽囊炎、急性闌尾炎、急性胰腺炎、急性菌痢初起,以及某些熱性病過程中出現高熱、神昏、譫語、驚厥、發(fā)狂而有陽明腑實證者,均可用本方加減治療。


【方歌】大承氣湯用硝黃,配伍枳樸瀉力強,痞滿燥實四癥見,峻下熱結宜此方。


【附方】


(1)小承氣湯(東漢,張仲景,《傷寒論》):酒大黃12克,厚樸6克,枳實12克。水煎服。功用:輕下熱結。主治:陽明腑實證。大便秘結,譫語潮熱,胸腹痞滿,舌苔老黃,脈滑而疾者;痢疾初起,腹中疼痛,里急后重者,亦可用之。


(2)調胃承氣湯(東漢,張仲景,《傷寒論》):酒大黃12克,芒硝12克,炙甘草6克。水煎服,芒硝溶服。功用:緩下熱結。主治:陽明腑實證。大便秘結,惡熱口渴,腹?jié)M拒按,舌紅苔黃,脈滑數;胃腸積熱引起的發(fā)斑、口齒喉痛等,亦可應用。


(3)增液承氣湯(清,吳鞠通,《溫病條辨》):玄參30克,麥門冬25克,生地黃25克,大黃9克,芒硝5克。水煎服,芒硝溶服。功用:滋陰增液,泄熱通便。主治:陽明溫病,熱結陰虧,燥屎不行,下之不通,脘腹脹滿,口干唇燥,舌紅苔黃,脈細數。


(4)復方大承氣湯(《中西醫(yī)結合治療急腹癥》):厚樸15-30克,萊菔子15-30克,枳殼15克,桃仁9克,赤芍15克,大黃15克,芒硝9-15克。水煎服,大黃后下,芒硝溶服。最好用胃管注入,經2-3小時后,可再用本方灌腸,以加強攻下之力。功用:通里攻下,行氣活血。主治:單純性腸梗阻,證屬陽明腑實,而氣脹較明顯者。


大、小、調胃及增液四承氣湯均用大黃以蕩滌胃腸積熱。其中大承氣湯硝、黃后下,且有枳、樸行氣破結,故瀉下之力峻猛,主治痞、滿、燥、實具備的陽明熱結腑實重證;小承氣湯不用芒硝,且3味同煎,枳、樸用量亦減,故攻下之力較緩,主治痞、滿、實而不燥之陽明腑實輕證;調胃承氣湯不用枳、樸,雖后納芒硝,而大黃與甘草同煎,故瀉下之力較上二方和緩,主治陽明燥熱內結而無痞滿之證;增液承氣湯以硝、黃與清熱養(yǎng)陰之生地黃、玄參、麥門冬相配,意在增水行舟,主治熱結陰虧,燥屎不行之證;復方大承氣湯以大承氣為主,通里攻下,配以萊菔子、赤芍、桃仁活血化瘀,降氣消導,既可蕩滌積滯,又可行氣活血,宜用于急性腸梗阻氣滯較甚者。

 
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。

 

 

 

 

詳情請關注微信號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

 

 

原標題:大承氣湯
上一篇:大黃牡丹湯下一篇:什么瀉下劑
相關文章
說兩句吧

網友評論

驗證碼 看不清,換張圖片?

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

 
健康養(yǎng)生大數據